人品與產品同在,質量與生命共存,打造旺潤農業百年品牌
|
新大戶是怎樣練成的时间:2015-06-08 3年前,老鄉在大城市做建筑承包商,年近三十,農民工討薪步步緊逼,錢款卻少有能催回來的, 整年心里都燒著一鍋熱油。兩相權衡,老鄉磨刀霍霍就開整家庭農場了。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,當大戶,前期漫天撒錢,土地租金、機械化生產、工人雇傭、農資購買…… 老葛就沖著錢貨兩訖去的,那還有其他人,他們又為什么要響應土地流轉,去做大戶呢? 錢貨兩訖,以老鄉為代表的大戶是出于這個考慮。賒銷,可不僅是農資界經久不衰的老大難問題, 但凡做買賣的都為它頭疼不已。大年初八開門,忙到除夕夜收工,辛苦一年結果手上半分錢沒有……當 大戶,這賒銷的大坑就不用跳了,收多少斤糧食就賣多少銀子,小麥出庫鈔票到手。 土地非農化,這是部分資本選擇的主要原因。經濟作物的收益比糧食作物高,工業及第三產業的收益 比經濟作物更高,不少企業以土地流轉的名義發展旅游度假村、農家樂、房產開發等高回報經濟。在這 種運轉方式下,對農村年輕人毫無吸引力的黃土,翻身變作耀眼的黃金。然而,在死守國家耕地紅線的 政策條件下,土地非農化是受限的,這種現象也受到國家的嚴格管控。 獲取種糧補貼,大戶們拋商從農,補貼起了重要作用。近年來,為鼓勵土地流轉,國家和地方政府開 始對種糧大戶進行財政補貼,國家層面上就有農資綜合直補、良種補貼和最低收購價保障;各級政府根 據當地經濟財力又有各種各樣的惠民補貼政策,有的多達10種以上。農業收益在數額上與經商、打工有 差異,算上國家補貼,差距對于大戶而言是可接受的。 有些人投機取巧,將數百畝土地流轉到自己手中,只拿補貼不種地,野草躥得等身高也不去理會。 荒蕪的田地,能產出的糧食,需要使用的種子、化肥、農藥等農資產品,對社會經濟起的積極作用,都 被瘋長的野草扼殺了。 坐等拆遷,"有識之士"決定賭一把。在我國,城市的擴張暫時沒有停止的計劃,北京7環只剩10%還 在北京境內;小鎮同樣不甘落后,用鋪天蓋地的"拆"字昭示著雄心壯志。家庭農場,一旦被征用,農場 主獲得的賠償將會是個天文數字。"有識之士"先把土地流轉到自己手中,期盼著哪天拆遷開始。 土地流轉,建家庭農場當大戶成為可能。在調查中發現,農場主的年齡相較于散戶明顯偏低,并以青 壯年男性居多。當新生代農民工在大城市漂泊,找不到根時,他們之中已經有人先行一步,回到了生養 自己的農村,經營起不一樣的農民生活。 上一篇家畜農家肥易產生的危害下一篇我國化肥行業已進入常態 |